為加強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科學管理,根據《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特制定本辦法。
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下簡稱重點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創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養優秀學術人才,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針對學科前沿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組織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組織,在産出創新成果,形成學術交流開放平台,帶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依托高校要在鞏固前期成績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質量提高、注重内涵發展,加大支持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力度,使重點研究基地成為“211”、“985”工程平台建設的核心和支撐,成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建設标準:
(一)科學研究: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針對學科前沿和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組織高水平的科研項目,産出創新性的成果,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協調發展,建立知識創新機制,使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居國内領先地位,并在國際相同研究領域享有較高學術聲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
(二)人才培養:通過科學研究,培養高素質的一流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建立一支團結協作、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通過課程開發和吸收研究生參加課題組,促進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學層面轉化,更新教學内容,提高教學水平,培養碩士、博士等高級專門人才;為社會各界提供以知識更新為主要内容的培訓,使其成為全國相同研究領域的專門人才庫和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三)學術交流和資料信息建設:通過參與制訂全國性研究發展規劃,舉辦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接收國内外訪問學者,建立圖書資料庫、數據庫和專業化的信息網絡等措施,協調本研究領域的全國性菠菜信誉评级论坛活動,發揮對外學術交流窗口作用,成為本學科或研究領域的全國學術交流和資料信息基地。
(四)咨詢服務:通過主動承擔應用部門的委托研究課題、吸收實際部門工作人員參加課題組開展合作研究、鼓勵專兼職研究人員擔任實際工作部門顧問等措施,面向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開展咨詢服務,提高解決重大實踐問題的綜合研究能力和參與重大決策的能力,成為全國知名的思想庫和咨詢服務基地。
(五)深化科研體制改革:要把制度創新作為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關鍵,通過建立課題組研究人員聘任制和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内外聯合、競争創新、“産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不斷探索創新,在高校科研體制改革方面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各重點研究基地應全面落實上述五項任務,充分發揮“思想庫”、“信息庫”和“人才庫”的作用。各依托高校應以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為龍頭和契機,推動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體制改革和科研工作的全面發展。
(一)重點研究基地由教育部和高校及主管部門共建、以高校自建為主。切實貫徹“競争入選、定期評估、不合格淘汰、達标替補”的動态管理要求。重點基地建設每四年為一個周期,在檢查和評估達标的基礎上進入下一個建設周期。對評為優秀的重點研究基地給予經費和科研項目等方面的傾斜,對未能通過評估的重點研究基地酌情采取減少經費、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基地資格的懲罰措施,在動态管理中保持重點研究基地的先進性。
(二)教育部負責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工作:制訂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規章制度;組織重點研究基地的申報、專家評審和檢查評估;對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進行指導并負責專項經費資助。
(三)其他主管部門和高校在重點研究基地建設中的主要職責是:
1.組織本單位科研體制改革和重點研究基地推薦申報工作,并負責具體實施和管理。
2.制訂重點研究基地的具體建設計劃和中長期學術研究計劃,并負責檢查、落實。
4.組織和支持重點研究基地的重大菠菜信誉评级论坛活動。
(四)重點研究基地應是高校直屬、獨立設置、與院系平行的科研實體機構,應與校内有關院系保持密切合作關系,但不能與其“合二為一”或“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具體要求是:
1.配備有數量充足的專職科研編制、科研崗位和精幹的行政和資料管理人員。
4.聘任專兼職人員(包括行政和資料人員)、制訂内部分配制度。
5.能夠獨立或相對獨立地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五)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所長)由依托高校校長聘任。雙方須簽訂責任、權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明确規定受聘人的目标責任、管理權限、生活待遇、獎懲措施和業績考核标準。受聘者一般不超過65歲。對任職期間因各種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職責的主任(所長),應酌情予以調整。高校解聘或調整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所長)應報教育部協商。受聘者如主動辭職并被校長接受,應報教育部備案。
(六)重點研究基地實行主任(所長)負責制,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全面實施教育部确定的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标準;實施學術委員會确定的科研發展規劃;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并負責落實。
2.負責聘任副主任(副所長)及以下專兼職研究人員及行政和資料管理人員。
4.負責向高校社科(科研)處長、主管校長和主管部門及教育部彙報工作。
(七)各重點研究基地設學術委員會作為學術研究指導機構,其主要職責和工作程序如下:
1.制訂和修改學術委員會章程;審議重點研究基地的學術研究方向及中長期研究發展規劃;參與重大項目和其他開放研究課題的評審并提出資助額建議;參與重大成果的評審鑒定工作;對重大課題經費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議并監督;協調本學科領域全國性重大菠菜信誉评级论坛活動。
2.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為單數且不少于5人。學術委員會委員應是國内同學科領域的著名學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70歲且身體健康;應注意吸收中青年學者。學術委員會成員(包括正副主任)中本校學者不應超過三分之一。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報教育部備案,主任經全體學術委員會成員選舉産生,由依托高校校長聘任。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所長)不能兼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3.學術委員每屆任期四年,每屆更換人數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學術委員會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全體會議。學術委員會成員的産生辦法以及換屆、增補、主任人選、民主表決程序等事項,應在章程中做出明确規定。學術委員會章程應報主管部門及教育部備案。
重點研究基地實行以“開放、流動、競争、合作”為原則的全員聘任制,無論專兼職人員均須打破終身制,由主任(所長)按“帶(給)課題和經費進基地、完成課題後出基地”的要求聘任。基地主任要與受聘的專兼職人員及原工作單位(院系)三方簽訂責任、權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聘任合同應明确規定專兼職研究人員在受聘期間:
為保證重點研究基地骨幹隊伍的相對穩定和研究方向的長期發展,依托高校可根據基地主任的意見為重點研究基地設立少量有固定編制的科研崗位(如:研究室主任等)。科研崗位實行公開競聘,競聘上崗者要與重點研究基地簽訂聘用合同(同專職研究人員),要明确崗位的責任和義務,承擔的科研任務和要求,落實課題和經費。崗位聘用周期為4年。在聘人員可連續競聘。科研崗位數量不得超過專職人員的一半。
專兼職研究人員進駐重點研究基地從事項目研究(以下簡稱:駐所研究)的工作時間:校内專職人員每年不得少于6個月,校外專職人員每年不得少于3個月;校内兼職人員每年不得少于1個月;校外兼職研究人員包括境外訪問學者應安排必要的駐所時間。
為保證重點研究基地的穩定性和開放性,駐所研究的校内專職人員一般不應少于7人,校外專兼職人員(即客座研究人員)不應低于校内專職研究人員數的三分之一。應注意吸收學有所成的出國留學、進修人員回國參加研究工作。
為保證專兼職研究人員駐所研究制度的落實,有關高校或院系應建立相應的學術休假制度。
各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所長)應聘任1~2名專職科研秘書,協助處理日常工作。
重點研究基地應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産出具有創新性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當作基地建設的首要任務。重點研究基地要堅持良好學風,恪守學術規範,強化質量意識,注重成果轉化,在認真做好教育部重大項目研究工作同時,還應積極承擔國家有關部門的研究項目,以及國内外其他經費來源的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實行“公開競争、公開招标、擇優支持”的原則。除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招标投标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管理外,另作補充規定如下:
(一)重點研究基地每年3月1日前,将學術委員會确定的重大項目招标課題報教育部統一組織招标。
(二)重大項目研究周期一般為3年左右(可适當延長,但不應超過5年),在此周期内,項目主要負責人的駐所研究時間規定如下:
1.校内第一負責人至少6個月駐所研究,第一年至少3個月駐所研究;第二負責人至少4個月駐所研究,第一年至少2個月駐所研究。
2.校外第一負責人至少4個月駐所研究,第一年至少2個月駐所研究;第二負責人至少2個月駐所研究,第一年至少1個月駐所研究。校外人員駐所時間可累積計算。
(三)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所長)根據學術委員會的決議,與課題組成員及原單位簽訂聘任合同。
(四)學術委員會的決議,以及聘任合同書等文件要存檔留底,檢查評估時備查。
重點研究基地自籌經費的重大研究項目,也可擇優參加教育部統一組織的招标,專家評審通過後,作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立項。
重點研究基地應積極吸收中青年教師參加重大項目研究,培養高素質的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積極吸收研究生參加課題組,促進碩士、博士等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積極吸收博士後駐所參加研究工作。
重點研究基地應把重大項目的研究與新課程的開發緊密結合起來,每個重點研究基地在四年評估時至少應開發三門以上的新課程,促進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學層面轉化,在更新教學内容和提高教學水平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重點研究基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盡可能為社會各界提供以知識更新為主要内容的培訓,這也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任務。高校和相關院系應積極支持重點研究基地自主舉辦各類培訓班,并支持其将培訓收入留作發展基金使用。
重點研究基地應充分發揮基礎研究的優勢,瞄準學科前沿,增強創新意識,力争産出填補學科空白的和具有學術前瞻性的精品之作。鼓勵在高水平的期刊雜志(SSCI,A&HCI,CSSCI等)發表論文。
重點研究基地應結合重大項目研究,為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提供有建設性的和有影響力的咨詢報告。除人文學科中的少數重點研究基地外,重點研究基地每年應通過教育部向中央有關部門或省級政府報送一份權威性研究咨詢報告。報送要求如下:
1.研究咨詢報告應不少于3000字,用A4紙、标題宋體2号字、正文3号字打印,在左上角顯著位置标明密級;附件用A4紙、宋體小4号字打印。
2.研究咨詢報告一律先報送教育部,由教育部以《社科要報》的形式轉報有關部門。
3.提供報送部門的建議名單,并按建議名單報送相應的研究咨詢報告份數。
其他研究咨詢報告,可通過高校社科科研處向有關部門報送,并注意收集有關部門的反饋意見和實際采納情況。
重點研究基地要注意保護知識産權,由重點研究基地經費資助的所有項目研究成果(包括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等),作者第一署名單位應為相應的重點研究基地(如XX大學XX研究中心);第二署名單位是否可署作者所在單位(如本校專兼職人員所在院系、校外專兼職人員所在高校),由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所長)在與其簽訂的聘任合同中明确規定。其他經費來源的課題,署名問題應在合同中明确規定。教育部組織評估時,主要對署名為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課題成果和其他标志性成果的學術質量進行評估,對一般成果不作硬性要求。
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研究所取得的著作和研究報告類成果,須在封面顯著位置注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用英文出版的研究成果注明:Supported by the MOE Project of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Universities。未按上述要求标注者,一律不予結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的重大項目的研究成果,其著作權由資助方和作者共同所有。
重大項目研究成果的中期檢查、終結報告及報送的成果份數,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和重大項目成果鑒定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成果鑒定的組織和鑒定專家的選聘由教育部負責,鑒定過程采取嚴格的回避措施。
重大項目研究成果的出版按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成果出版要求的有關規定執行。教育部拟聯合有關出版社建立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優秀成果出版規劃,資助重大項目優秀成果統一出版。
各重點研究基地每1~2年必須主辦一次高水平的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借以組織科研隊伍、研讨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并發揮全國專業研究學術交流中心的作用。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用于研讨的時間不少于2天;會議代表不少于20人,會議代表應有廣泛性;國際性學術會議至少應有兩個及以上國家的學者參加,會議應在境内舉行。
重點研究基地使用預算内經費舉辦的學術會議,必須在正式開會前2個月向教育部備案,并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上發布。備案報告包括:會議計劃(包括會議名稱、時間、地點、主要議題、會議人數、經費分項預算等),會議論文的評選辦法,會議成果的傳播方式(如論文集出版、研究報告、會議紀要的報送等等),會議征文通知。除上述要求外,國際學術會要按有關外事規定報外事部門審批。
教育部對各重點研究基地報送的會議計劃和征文通知進行審核後,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上設專欄統一發布。未發布征文通知的學術會議,一律停撥或追回學術會議經費。
學術會議結束後,應将下述文件妥善存檔:全部會議論文或會議論文集;會議紀要;會議正式通知;會議代表通訊錄等。
高校每年至少應為重點研究基地研究人員提供兩人次以上的出國訪問學者名額,并至少接待兩人次以上的國外訪問學者。
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經費由教育部、(省部)主管部門和高校共同投入。教育部對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投入用于重大項目研究、圖書資料網站建設和組織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各重點研究基地每年從主管部門獲得的科研經費投入原則上不應少于30萬元。教育部所屬高校的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經費由教育部投入;其他高校的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經費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投入。重點研究基地依托高校經費投入不得少于上級主管部門數額。重點研究基地的日常辦公經費由依托高校财務部門據實核定安排,并列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
由主管部門和高校下撥的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經費須專款專用。其中,上級主管部門投入經費的使用比例為:科研課題經費占總經費的2/3;圖書資料經費和學術會議經費各占總經費的1/6。
在主管部門經費和依托高校經費按上述規定數額如期撥付的前提下,教育部每年對依托省屬高校和其他部委屬高校的重點研究基地,另行資助一個重大科研項目。
重點研究基地全部經費必須由高校财務管理部門統一管理、核算。
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經費應實行預算評估和審計,合理地設立用于科研人員的勞務費用,用于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在基地工作。項目管理和經費使用參照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
各重點研究基地應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全面落實五項任務,全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主動承擔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委托研究項目,積極争取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和與港澳台地區的合作研究項目,積極開展咨詢服務,廣開研究課題和研究經費渠道。
(一)能充分滿足國内外專兼職研究人員駐所研究工作需要的辦公用房、圖書資料用房和生活用房。其中,重點研究基地科研辦公和圖書資料用房分别不得少于200平米。
(二)能充分滿足科研工作需要的計算機和先進軟件、實驗室儀器設備、傳真機、複印機和國際互聯網絡終端。
(三)重點研究基地要加強網站建設,建設本學科領域的專業性網站,為加強國際交流,要有英文(或其他語種)的網頁,内容豐富并随時更新。為充分利用網絡功能進行學術交流,重點研究基地要在自己的網站建立學術交流平台。
(四)能充分滿足科研工作需要的專業圖書資料,特别是外文圖書資料。
(五)高校應支持重點研究基地主辦國内外公開發行的高水平學術刊物、電子期刊或集刊(年刊),努力建立本學術領域最高水平的成果發表園地。學術刊物應注明“XX高校XX研究所(中心)主辦”。
重點研究基地應建立獨立于高校圖書館的專門圖書資料室,要擁有種類齊全的專業書刊資料,特别應收集必要的外文書刊資料,還應注意最新書刊資料和非出版物(如研究案例等)的收藏。圖書資料室應配備具有圖書館員或相應職稱的專職資料人員,其主要職責是:
2.對重點研究基地圖書資料年度專項經費采購的書刊資料單獨造冊登記;
3.為研究人員提供有關信息查詢服務。
高校圖書館應優先滿足重點研究基地圖書資料特别是外文圖書資料的訂購需要,并提供有關資料編目、信息查詢服務。
重點研究基地應建立與其名稱或研究方向相符的專業資料庫或數據庫。教育部将統一組織專業資料庫或數據庫軟件的研制開發,并制訂有關管理辦法;各重點研究基地應指定專人負責數據錄入、系統維護和信息服務等項工作。
各重點研究基地應建立完備的科研檔案管理制度,并指定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工作。檔案管理的範圍包括:
1.科研人員檔案,如聘任合同書,出國學術交流證明等;
2.科研項目檔案,如立項通知書、委托研究合同書等;
4.學術會議檔案,如會議通知,會議論文,會議紀要等;
6.工作報告檔案,包括各類工作報告,學術委員會會議紀要及決議文本,重點研究基地大事記等;
工作報告制度。各重點研究基地應建立工作簡報制度。報告内容包括:
1.重大菠菜信誉评级论坛活動報告,如學術委員會會議紀要、學術會議紀要、高校或主管部門工作部署的落實情況等;
各基地可根據自己的工作進展情況随時通過網上報送。 工作簡報的内容将列入檢查評估指标體系。
成果簡報制度。各重點研究基地應建立成果簡報制度。簡報内容包括:
成果簡報應随時通過網上報送(涉及保密内容的要通過專門渠道上報)。
為了促使重點研究基地盡快達到建設标準,各依托高校要加強對重點研究基地的指導、檢查和協調,幫助重點研究基地解決問題,并随時通過工作簡報的形式向教育部上報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情況。
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每四年為一個周期,在檢查和評估達标的基礎上進入新的建設周期。評估的同時受理新的同一研究方向機構的競争申報。檢查評估采取高校自檢、申請評估和組織抽查評估相結合的方式:
(一)高校自檢:在四年建設周期内,高校要組織對本校重點研究基地的年度檢查,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并解決問題。各高校要将檢查結果,整改工作總結等報教育部備案。
(二)申請評估:在建設周期的第四年,高校在自評的基礎上,對具備優秀條件的重點研究基地,向教育部提出進行“優秀重點研究基地”的評估。教育部組織專家對申請評估的重點研究基地進行“優秀重點研究基地”評估。對教育部組織評估認定為“優秀重點研究基地”的,将在經費和立項等方面予以傾斜。
(三)組織抽查:對即将進入新的建設周期的基地,教育部每年組織專家對30%左右的重點研究基地進行随機抽查,對抽查不合格的基地,予以黃牌警告,并減少一個重大項目,限期整改。一年後複查。第二次檢查不合格,撤銷重點研究基地資格。對基地抽查的同時将對高校的基地管理工作進行評估并通報評估結果。
1.評估重點:檢查評估工作要與科研工作的規律和特點相适應,以科研質量為導向,重點考察學術水平和學術貢獻、基地重大項目的研究成果、學術隊伍和整體運作。對基礎研究類的成果側重評價原創性和學術性,對應用研究類的成果側重評價應用價值和社會效益。各個基地要注重形成自己的學派和學術風格,培育自己标志性的學術貢獻和學術成果。
(1)重點研究基地全面達到5項建設标準的情況,特别是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主要是理論創新和學術貢獻;對學科和研究領域的拓展和深化;中長期科研規劃實施以及科研目标的實現等。重點研究基地除報告科研進展情況外,要提交能反映其科研概貌和水平、以重點研究基地署名的成果目錄,簡要評價和說明。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是評估的主要内容之一,要考察從課題選擇,研究隊伍組織,課題實施,結項驗收的全過程,特别注重成果的轉化,社會反響和社會效益。
(2)高校在科研體制改革以及設施、經費、政策等方面支持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措施落實情況。
(3)高校科研處和重點研究基地負責人的管理工作水平、效率和績效。
評估(競評)工作采取通訊評審和專家組實地考察相結合的辦法。參與競評機構的《申請評審書》和被評估重點研究基地的《評估報告書》同時發給專家進行評審,平等競争,最後以專家考察組無記名差額投票、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的辦法,擇優勝者列入新一周期重點研究基地建設。
通過評估的基地和新列入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的研究機構名單,由教育部公布。
在檢查和評估中發現下列情況之一者,可視具體情況給予警告、減少撥款、停止撥款、限期整改、撤銷資格等處理:
(1)重點研究基地的辦公用房、資料用房、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網站建設等不達标或無明顯改善;
(2)實施單位的配套經費未到位或違反重點研究基地資助經費使用的有關規定;
(3)實施單位支持重點研究基地的政策措施沒有落實;
(4)無正當理由,未按計劃開展重大項目研究工作,或沒有取得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
(6)重大項目成果存在抄襲剽竊問題和其他違反學術規範行為的;
(7)經專家檢查評估确認,其他高校同一研究方向的科研機構其整體研究水平和實力已超過現有重點研究基地。
本辦法從發布之日起施行。各重點研究基地依托高校應根據本辦法制訂本高校的具體實施細則,并報教育部備案。各高校制定的實施細則和各重點研究基地制定的内部管理規章制度,不得與本辦法沖突。
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亦可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簡稱:重點研究基地。英文全稱: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Universities。英文簡稱:Key Research Institute,英文縮寫:KRI。
各重點研究基地對外稱:普通高等學校(或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XX大學XX研究中心(所)。
以上名稱規範,在各重點研究基地的有關文件、文稿、書信以及對外聯系中,可根據具體情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