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當前位置: 首 頁>>科研平台>>海洋經濟與文化>>正文

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

時間:2017年03月24日 20:47    來源:    作者:    閱讀:

2016年11月,原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在淮海工學院設立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基地設立以來,學校依托海洋館、涉海科研平台等資源,發揮學校人才和智力優勢,在普及海洋知識、塑造海洋文化、弘揚海洋精神、增強公衆海洋意識等方面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海洋館成為靓麗名片

“前面這條大魚叫中華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在長江中孕育,大海裡成長的神奇魚類,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4億年,是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堪稱"水中活化石"。”“這些魚都屬于鲨魚,談到鲨魚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恐懼,影視作品中也給我們展現了張着大嘴滿嘴利齒的鲨魚的兇惡形象。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鲨魚的種類繁多,94%的鲨魚是不傷人的。”……這是“小海鷗”講解員在海洋館為觀衆講解的場景。

淮海工學院海洋館建于2007年,集海洋生物标本收藏、海洋知識科普教育、海洋科研與教學于一體。海洋館分為生物展區和地學展區,生物展區分為原生類區、貝類區、甲殼類區、魚類區、藻類區。鎮館之寶有:中華鲟、恐龍蛋化石、巨形單晶體水晶等。目前收藏各類生物标本1200多号,礦石标本800多件,已成為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的重要依托,學校普及海洋知識、加強海洋意識教育的重要基地。

海洋館自開館以來,參觀海洋館早已是淮海工學院新生入學教育的“必修課”。2016年學校遴選優秀學生組建“小海鷗”志願講解團,負責海洋館講解工作,現有固定講解員7人,截至目前,共開展海洋館參觀講解任務50餘場,接待來賓2100餘人。觀衆們由衷感慨:“不僅觀賞到了神奇美妙的海洋世界,而且拉近了與這些可愛海洋生物的距離,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海洋社團變身教育平台

學校現有藍色海洋協會、生命海洋協會、水族協會、小企鵝海洋保護協會等專業海洋類社團7個,秉持打造海洋特色校園文化理念,積極開展“海苑論壇”“蔚藍探索論壇”等學術交流活動。

水族協會開展獨具特色的社團活動,如觀賞魚愛心寄養、水族知識競賽等,建立了學校觀賞魚養殖管理平台。生命海洋協會開展了保護海洋簽名、“藍色訓練營”等活動。藍色海洋協會每年組織30名左右的同學前往連島景區和在海一方景區進行淨灘活動。“小海鷗”志願講解團在每年海洋科技周期間,與連雲港市區小學開展“手拉手——小學生走進海洋館”活動,對小學生進行海洋意識科普和啟蒙。

學校自2015年起開辦藍色大講堂活動,邀請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優秀校友等,為大學生開展專業培訓和學術講座。截至目前,藍色大講堂已經舉辦13期,培訓和講座涵蓋了國家海洋權益和海洋戰略、海洋文化等方面内容,為同學們創造了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拓展了視野。

海洋文化營造育人環境

近年來,學校緻力于弘揚海洋精神,傳播海洋文化,提升海洋意識,精心打造海洋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努力形成優良的育人環境。

學校确立了新時期“淮工精神”為“勤勉自強敬業奉獻山容海納守正求新”。“山容海納”凸顯學校面向海洋辦學的特色,體現海納百川、登高望遠、虛懷若谷、兼收并蓄的寬闊胸懷,蘊含學校面向行業、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

自2016年起,圍繞“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學校每年籌辦并組織一期海洋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動。首屆海洋科技文化周以“關注海洋健康、守護蔚藍星球”為主題,舉辦了海洋學術論壇、海洋科普講座、海洋知識競賽和涉海實踐活動等,組織50多名大學生開展“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魚礁投放”活動。2017年第二屆海洋科技文化周開展了“大手牽小手——海洋科普教育暨海洋館開放周”“海洋船舶模型科技展”“清潔海岸志願服務”“沙灘藝術節”等19項活動,着力營造濃厚的海洋文化氛圍,增強了廣大師生的海洋意識。

“海星杯”海洋知識競賽是學校全力打造的海洋特色校園文化精品活動,包含了校院兩級賽制。兩年來,海洋生命與水産學院葉琦、王業群代表學校參加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分别獲得個人組二等獎。

5年來,學校共組建涉海社會實踐團隊32支,活動内容覆蓋了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災害預防、海洋科技研究、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文化調研等多個方面。通過社會實踐成果展示、優秀團隊評比交流等形式擴大影響,較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提升了學校社會影響力。

分享到:
Baidu
sogou